首页 > 养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关于掏耳朵的几种误区大家都得知道

关于掏耳朵的几种误区大家都得知道

来源:禅身心    阅读: 282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在耳朵痒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掏耳朵,有时候不解痒的话还会用棉签或是掏耳勺来掏耳朵,这样的方式正确吗?那么掏耳朵误区有哪些呢?怎样掏耳朵是正确的?经常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

掏耳朵误区

误区一: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关于掏耳朵的几种误区大家都得知道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关于掏耳朵的几种误区大家都得知道 第2张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误区4: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很多人不把耳朵发炎当一回事,因为忽略了及时治疗。耳朵发炎却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加重病情,还有可能引起耳朵慢性化脓。这样不仅不利于病情的缓解,还有可能乎出现听力下降、导致肉芽、胆脂瘤等损害听力的行为。

怎样掏耳朵

方法一: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干净。

方法二: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洗耳朵。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后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

方法三: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朵也不错。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洁液体。

方法四:好购买专门的滴耳器,使用这样的设备将液体滴入耳道中。如果担心自己操作会出现意外情况,还可以去找医生处理。

经常掏耳朵的危害

1、清理耳朵的时候,会不慎将各种恶心的细菌带入耳朵

有专家指出,耳朵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环境和混合菌群是独特的。如果我们在掏耳朵的时候使用棉签或是掏耳勺,这样很容易把其他细菌带劲耳朵。耳朵很容易因为这些原因产生感染。

2、棉签之类的东西会导致耳朵感染

棉签其实并不卫生,有研究表示有高达70%的耳炎患者在耳朵感染之前有使用棉签处理耳朵的行为。棉签不仅不将细菌带入耳朵,棉签还会将耳朵的分泌物往里推,引起耳朵代谢异常,从而导致耳朵感染。

关于掏耳朵的几种误区大家都得知道 第3张

3、没有耳屎,你的耳朵会干枯甚至死亡

耳垢能抗菌,相当于你身体的凡士林。它会滋润你的耳朵,防止它干裂且充满屎。它的保湿性能如此之强,以至于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被推荐将耳垢当做防唇裂油膏使用。

4、扰乱耳垢的排泄会导致耳漏

塞东西进耳朵(棉签、螺丝刀或者耳机)会导致耳垢堵塞。耳垢本来应该自然排出,但当你阻塞了它的排出之后,它就开始像墙一样慢慢增高。持续发展下去会造成各种严重问题比如耳聋、耳鸣、耳朵有异味和耳漏(从外耳道内流出一些非脓性的液体)。

你是不是也有经常掏耳朵的习惯呢?经常掏耳朵危害是很大的,不仅容易造成耳朵的细菌感染,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影响听力。小编在文中给大家分享了关于掏耳朵的几种误区,大家赶紧了解一下,纠正自己错误的看法吧。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