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基层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基层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来源:禅身心    阅读: 295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6万家基层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健康服务。受历史因素和传统习惯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基层诊所均为家庭或个人开办,从业人员复杂、规模偏小、医疗技术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基层诊所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开药和打针输液。

基层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医护理念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生素的危害和过度输液现象引起社会重视,近几年各地纷纷出台输液禁令。这对一贯依靠输液打针维系诊所收入的医生来说,无疑“雪上加霜”,收入锐减让有些村医直接关门、另谋出路了。调查显示,个体诊所普遍缺乏经营特色,大多针对低技术层面的疾病治疗,容易被模仿,经常被超越,无法保证接诊量。特别是随着医保政策完善,以及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慢病患者被养生保健机构分流,医疗条件差、医生资质低、技术水平落后的基层诊所接诊量锐减,经营日益艰难。2017年,政府通过对可控的23万家诊所的经营状况调查显示:个体诊所平均月接诊量247次,年平均收入12.3万元,同比2014年(400次/月,13.4万元/年)出现明显下滑。与此同时,乡村医生群体还承担着风险压力。村医普遍收入少,一辈子要是赶上一次医疗事故,可能就全白干,甚至倾家荡产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基层诊所不得不转变诊疗理念,进行新调整,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基层医疗必须进一步落实改善服务行动计划,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基层医疗机构是老百姓的第一救助站,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提倡并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力求把常见病和多发性的诊疗都在基层解决,使其“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是医改的方向之一,也是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基层诊所,可以从做好分诊入手,加强慢病的预防和管理,形成分工协作机制,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服务,形成双向转诊、有序就医格局,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整体效能,为居民健康进一步保驾护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实施,国家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发展特色经营,是基层门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又一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