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曝光台 > 天津牺牲消防员母亲试管婴儿成功 孩子又回来了

天津牺牲消防员母亲试管婴儿成功 孩子又回来了

来源:禅身心    阅读: 1.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什么是试管婴儿

我国民间经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叫“试管婴儿”。“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从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

天津牺牲消防员母亲试管婴儿成功 孩子又回来了

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宫腔,继续妊娠。所以“试管婴儿”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而称为“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的成功

男女双方都无疾病,正常情况下每个月的怀孕可能性也只有10%。如果男女双方有疾病,那成功率只有1%左右。现在通过试管婴儿的技术单次成功率已经提升到40%左右,已经远远超越人类的极限了。但是试管婴儿毕竟是一项科学,不可能做到100%的成功率。目前国外最优秀的试管婴儿中心的成功率一般也只能达到50%。

试管婴儿过后饮食需注意什么

1、试管婴儿移植后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东西,尤其可以多吃蔬菜和富含蛋白的食品。建议每天吃一个西柚。

2、最好不要摄入酒、烟、咖啡、茶叶、麻油、香蕉、木瓜、螃蟹、玉米、苡仁,麻油等对胚胎不利食物饮料等。

3、试管婴儿后最好坚持每天喝豆浆,豆浆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4、为了防止腹水,最好饮用橙汁、西瓜等利尿的饮品,吃易消化的食品、汤面、粥、素陷包子等,防止大便干燥,腹部过度用力对卵巢的伤害。

5、试管婴儿后不能吃木耳和韭菜等易流产食物。移植以后不能吃山楂、杏仁、桂圆活血的东西。不要吃油菜,会使胚胎萎缩。不能吃木瓜,香蕉。不要吃太咸、太甜的食物。忌讳辛辣。

试管婴儿移植后注意事项

1、从到家以后开始卧床休息48小时,除了用洗手间,可以平卧,侧卧,也可以趴着睡,但是不要起床。可以斜倚在床上,但是角度必须小于45度。

2、48小时内不要洗澡。

3、移植后要避免用力气的运动,慢跑或者骑自行车都不行,但是慢慢走是有益健康和安全的。

4、不要太劳累。

5、多休息、睡眠充份。

6、抱着平常心,不要患得患失。

7、如果有不正常的腹痛、腹胀、阴道出血要立即与医疗院所联络,以便立即做安胎的处理。

试管婴儿移植后不能吃什么

(1)桂圆、荔枝

桂圆和荔枝虽有安神补血、养血益脾之效,但性温太热,孕妇食后不但不能达到安胎作用,反而易出现漏红、腹痛等先兆流产症状。移植之后忌食。

(2)杏仁

含有氢氰酸有毒物质,食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3)山揸

有活血通淤、收缩子宫功效,故孕妇食后易引起流产、早产。

(4)黑木耳、木耳菜

有滋养易胃、活血化淤作用,孕妇食后不利于胚胎的生长和安全,有抗孕、导致流产和早产的可能。

(5)马齿苋

性寒冷而滑利,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孕妇食后易造成流产。

(6)热性的香料

小茴、大茴、花椒、胡椒、五香粉等为热性香料,食后容易消耗肠内水份,发生便秘,使腹压增加,压迫子宫胎儿,易造成自然流产、早产羊、水早破。

(7)螃蟹

有活血软坚功效,早孕时食用后可造成出血流产,尤其蟹爪中含有一种激素,会导致滑胎,有堕胎作用。

(8)甲鱼

甲鱼有较强的通血络散淤结作用,有堕胎作用。正常人吃多了也不宜。

(9)韭菜

不要吃韭菜,它会引起宫缩。韭菜还有壮阳草或者断肠草别之名,活血化瘀,理气降逆,温肾壮阳,解毒,止血。韭菜属于纤维性植物,滑肠。

试管婴儿移植后饮食推荐

1、杞子二肚汤

食材:鱼肚30克,枸杞子10克,猪肚10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把猪肚洗净,切片,鱼肚发开,和杞子等同放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煮到二肚熟后即成。

用法:饮汤食肚及杞子,可使用调味品拌服。

2、艾叶鸡蛋汤

食材: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用法:每日晚睡前服。

3、安胎鲤鱼粥

食材:活鲤鱼1条,苎麻根20~30克,糯米50克葱姜油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鲤鱼去鳞及肠杂,洗净切片煎汤。再取苎麻根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留汁,入鲤鱼汤中,并加糯米和葱、姜、油、盐各适量,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趁热食,3~5天为一疗程。

4、黄酒蛋黄羹

食材:鸡蛋黄5个黄酒50克食盐少许

制作方法:将鸡蛋黄、黄酒加水适量调匀,可酌加食盐少许,以锅蒸炖1小时即可。

用法:一顿或分顿食用。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什么是试管婴儿,以及一些移植试管婴儿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小编希望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到试管婴儿,其次想做试管的妈妈们应该今早,年龄越大风险越多。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