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吃板栗竟有这些养生效果

吃板栗竟有这些养生效果

来源:禅身心    阅读: 262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板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板栗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熟着吃。它的味道深受人们的喜欢,很多人都会经常吃板栗。那么,板栗糖尿病人可以吃吗?吃板栗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板栗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糖炒栗子经炒制,比烧煮的栗子水分挥发多,甜味增加。所以吃进同等量的糖炒栗子和烧煮栗子相比较,糖炒栗子淀粉的含量更多,能量的摄入也更高。对于糖尿病、肥胖人群来说,吃糖炒栗子就不易做到能量摄入的有效控制,建议这类人可选择适量吃些烧煮栗子。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栗子的,每次不宜多吃,10颗左右就可以了。

吃板栗竟有这些养生效果

板栗的营养价值

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板栗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

每100克板栗含蛋白质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45克,淀粉25克。生板栗维生素的含量可高达40~60毫克,熟板栗维生素的含量约25毫克。板栗另合有钙、磷、铁、钾等无机盐及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日常多服用一些板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一些冠心病、高血压都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于便血、流鼻血等血证也有很好的疗效。

吃板栗有什么好处

1、益气补脾

《本草纲目》:“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专家指出,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因而,栗子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2、消肿止痛

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

3、强筋健骨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经常生食栗子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

吃板栗竟有这些养生效果 第2张

4、消除水肿

板栗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可以帮助平衡身体内的钠,如果身体内的钾元素太少,会造成身体内的钠钾平衡失调,多余的钠会把水分留住,造成细胞水肿。但是如果身体摄取钾离子量足够多,钠离子就不会把多余的水分留住。所以钾离子可帮助身体多余水分的代谢,消除水肿。

5、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

板栗的食用方法

1、板栗粥

材料:板栗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板栗和粳米煮熟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次。功效补肾虚、壮筋骨,适用于腰膝酸软无力等证。

2、板栗糊

材料:板栗10枚、红枣10枚、瘦猪肉100克(洗净、切成小块)、生姜3片。

做法:将板栗、红枣、瘦猪肉、生姜,共煮,熟后加适量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每日1次。功效益气补肾,适用于气虚、咳喘。

3、红糖板栗

材料:板栗8枚、红糖15克。

做法:将板栗去壳、皮,加水煮沸后,放入红糖15克,煮熟后吃板栗喝汤,每晚睡前服食,连食2~4周。功效健脾补肾,适用于病后体虚、四肢酸软无力者。

4、板栗鸡

材料:板栗400克、童子鸡肉500克、姜片、糖、鲜汤、葱段、花椒、酱油、味精、胡椒粉。

做法:板栗去壳、皮后,用猪油炸至金黄色时捞起沥油;童子鸡肉去皮,切成2立方厘米的块。锅内留油80克左右,放入鸡块、姜片糖炒,再下鲜汤、葱段、花椒、酱油。煮沸后改小火焖烧30分钟,这时再放入板栗,烧至鸡肉熟透、板栗酥香,再加入味精、胡椒粉即成。功效滋补肝肾、健脾养胃,适用于中老年人的养颜保健。

吃板栗竟有这些养生效果 第3张

吃板栗还应该注意什么

1、板栗它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但是并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吃的,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板栗,应该煨食、炒食,也可用板栗、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

2、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板栗。

3、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糖尿病人吃板栗应适可而止。

4、无论是生吃还是炒食、煨食,均须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5、产妇、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板栗。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由于板栗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品尝。但板栗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好在两餐之间把板栗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