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医界要闻 > 全国人大常委:各级各类学校不必都设心理辅导室

全国人大常委:各级各类学校不必都设心理辅导室

来源:禅身心    阅读: 300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精神卫生法草案相关规定脱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

全国人大常委:各级各类学校不必都设心理辅导室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各级各类学校不必都设心理辅导室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近日继续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草案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定,引起常委委员的热议。

草案有关规定脱离学校实际

草案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应当定期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精神健康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李连宁委员说,但草案的上述规定脱离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建议进行一些比较大的调整。

李连宁委员认为,草案要求,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这一条脱离现在学校的实际,尤其是农村学校大部分是配不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与其他一般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不同,他的心理状态直接涉及学生,影响学生。严格来讲,现在不少学生的自杀事件,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应当强调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草案的有关规定,首先应当强调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重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要作为第一位的事情来考虑。”李连宁委员认为,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要从实际出发,不必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加区分都要设立心理辅导室。

李连宁委员认为,心理辅导不一定要在专门的辅导室找学生谈话,不一定非要搞得像校医室一样,强化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性是脱离学校实际的。不要各级各类学校都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至少是在小学不一定要设,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

“其实,把日常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就可以了。”李连宁委员强调。

支持民间机构进行心理培训

范徐丽泰委员以香港为例说,香港有一位精神病医生,组织了一队人带着课题到学校去培训老师,收很少的费用,课程是引导教师们有积极的思想,遇到问题时不单想问题的难处,而是想怎么样可以在困难中找到一些积极的成分,形成积极的人生观。这些老师接受培训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处事,换句话说,就是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然后由教师协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现在香港已有几百家中小学接受过这样的培训。

“有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家庭不幸福,在学校用刀片割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发泄,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现在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心理健康已经达标了。”范徐丽泰委员说,这不是政府做的,而是民间机构做的。现在这种机构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也开始在深圳市一些学校尝试。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这类民间机构。

赵可铭委员认为

学校应创造条件开展心理训练

近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分组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时,赵可铭委员说,草案规定学校进行精神卫生教育,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应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训练。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机构,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心理训练,这对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坚强的意志是很必要的。”赵可铭委员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尤其是城镇的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比较好,又长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各方面的呵护太多,造成一部分孩子心理脆弱,吃不了苦、受不了批评、受不得挫折,在大的灾难面前,很多人会有心理障碍,这与我们平时教育不够、训练不够有关系。因此,所有的学校、教育机构应该创造条件进行心理健康的训练。

龚学平委员提出

大力发展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

本报讯记者陈丽平近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分组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时,龚学平委员提出,应大力发展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者。

龚学平委员说,我们国家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和家庭结构“倒三角型”的社会,传统的由家人负责照料精神障碍患者的模式将面临着重大挑战。基层政府和社会提供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将很快成为管理和照料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要形式。

在欧美国家,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工师,往往是整个服务体系中最为庞大的队伍。比如美国的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师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精神科医生、护士人数之和。虽然我国社会工作队伍正在加速发展,但是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队伍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草案对这一重要领域完全没有提及,这可能会影响其规范和健康地发展。建议在草案中明确精神卫生专业社工的管理部门、培养体系、人员资格认定等,使这一行业能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陈丽平)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