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医界要闻 > 冬季痛经,痛上加痛?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冬季痛经,痛上加痛?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来源:禅身心    阅读: 332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痛经是指女性于经期前后出现的小腹疼痛,痛引腰骶,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肢体冰冷等症状,具有伴随月经而呈现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临床上常常将痛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原发性痛经,因其不伴有任何生殖器官的病变,故而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未生育女性;另一类是继发性痛经,通常具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型疾病等病变,其发生多与生活方式、身体素质等因素相关。

冬季痛经,痛上加痛?可能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中医解读痛经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位主要在冲任、胞宫,属于气血变化活动,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由此可见,痛经的发生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因寒凝、血瘀、气滞、热壅所致的“不通则痛”,虚者多为气虚或血虚所致的“不荣则痛”。痛经要看“肝脾肾”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责之于肾、肝、脾三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见肾气与天癸息息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化血,肾精肾气决定先天禀赋,肾气充盛月经方可正常来潮,肾亏经血生化乏源或阳虚失于温煦可出现“不荣则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现代女性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均可影响脾之运化,进而气血生化乏源,不荣则痛。前两者为月经正常来潮的物质基础,而肝之疏泄为为经血正常运行及排泄的主要因素,肝为将军之官,肝藏血,主疏泄,若肝气不疏,血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则易引发痛经。解决痛经,我们有招!



01

中医药调理

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中医学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使用中药纠正痛经患者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的失调,以化瘀止痛为根本治疗方法,本着因人制宜的原则,达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根本目的。

02

暖宫散寒综合治疗

暖宫散寒综合治疗是妇科的一种特色中医外治疗法,通过选取特定的药物研制细粉调和而成,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贴敷,具有温宫散寒,活血化瘀调经的作用,对治疗女性痛经、宫寒不孕、手脚冰凉、小腹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法简单方便,且便于携带。

03

扶阳灸

“督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中医认为:督脉通,百脉通。

艾灸督脉可以让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对痛经、宫寒不孕、手脚冰凉等一派寒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04

情志调理

现代女性生活、学业、工作压力均较繁重,且无法及时释放,情绪得不到疏导,日久肝气郁结于内,多具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者失眠心烦等神志改变。肝喜条达,恶抑郁,情致不畅最易伤肝,肝郁气滞则血液瘀阻,运行不畅;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主神志,而心主神志功能能否正常发挥有赖于心血的滋养,肝郁气滞,血瘀日久,心失所养则易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痛经患者自我情志调节主要方法为保持乐观,要有一定的自我情绪疏导能力,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舒缓情绪。

05

生活方式调理

痛经发病常常与生活方式,饮食作息规律相关,好食冷饮、就餐不规律、冷水洗漱等均为痛经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体质倾向,因而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过程中,亦不可忽视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及对其生活方式的改善。对女性调查研究发现,不患有痛经的女性当中,大多数人规律的参加慢跑或普拉提等运动。而不吃正餐或节食减肥均一定程度上增加痛经患病几率。《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叶为充”,饮食疗法对于降低原发性痛经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作用,多增加水果蔬菜及奶制品的摄入对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改善。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