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攻略 > 疾病预防 > 动脉硬化病因主要有哪些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动脉硬化病因主要有哪些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来源:禅身心    阅读: 3.4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动脉硬化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男性比女性居多,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那么动脉硬化病因主要有哪些呢?

动脉硬化病因主要有哪些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动脉硬化病因主要有哪些

动脉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对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一个疾病, 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导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主要的危险因素有:

一、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四十九岁以后进展较快。

二、血脂,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特别是有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增高。

三、高血压,血压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较血压正常的患者高三到四倍。

四、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本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两到六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五、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近年提出肥胖、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同时称为代谢综合征,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同时,其他的危险因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增强。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动脉硬化的愈后随着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视网膜、 肠系膜、四肢动脉、重要脏器动脉,预后不良,首先应该积极防治。 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如果已经发生并发症,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寿命。一般的防治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一般治疗:1、健康宣教。2、合理饮食。 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5、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6、应当积极控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 不少学者认为动脉硬化的预防措施应从儿童期开始。

二、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患者,如果经过饮食调整及体力活动三个月以后仍然没有达到目标水平的患者,应该选用他汀类降脂治疗。 部分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 对于有狭窄或者是闭塞的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脑动脉。 四肢动脉应该施行再通或者是重建的外科手术治疗,以恢复动脉的供血。

动脉硬化mra表现

MRA又叫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可以无创显像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核磁相对来说还是价格比较昂贵的,彩色多普勒彩超的一些检查,颈动脉、下肢动脉、大脑动脉彩超, 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在核磁上的表现为:管腔偏心性狭窄,可见正性重构、脂质、炎症细胞及充血,在斑块内沉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与烟雾病、血管炎等进行鉴别。

动脉硬化如何调理

动脉硬化病变当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动脉时,一般预后不良。 因此,应当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果已经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 一般的防御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应当告知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说服患者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二、合理膳食,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维度,四十岁以上时应当预防发胖,一般以BMI20-24为正常体重,或腰围为标准,一般以女性大于等于八十厘米,男性大于等于八十五厘米为超标。 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酒以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用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食用油。 四十岁以上者,即使没有血脂异常,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为主,如鱼禽类、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 对于已经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三、合理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

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分的睡眠。 五、提倡戒烟限酒。 虽然少量低浓度的酒能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但是长期饮酒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因此不宜提倡。

六、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等。

运动养生
养生日历
穴位养生
母婴保健
疾病预防
减肥瘦身
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