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今日头条 >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启动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启动

来源:禅身心    阅读: 336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梗发作要打120,救治要抓住黄金120分钟。”昨日,旨在改善中国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水平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STEMI项目)”全国启动会在京举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表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通过急性心梗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体系与医院无缝对接,提高心梗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救治比率。

据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生命时报社等共同支持。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启动
3月7日,旨在改善中国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水平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STEMI项目)”全国启动会在京举行。

心脑血管疾病是“头号杀手”

“30年前我读大学时,在内科碰到过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现在到每个医院看看,每天晚上都有不少急性心梗患者过来,有的乘救护车来,有的乘私家车来,有的人自己就诊或者朋友送过来。”葛均波说,急性心梗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甚至有20多岁就得急性心肌梗死的。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表示,早期再灌注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就可以使死亡率从原来的30%降到5%以上。“但遗憾的是到今天,我们能够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然不足。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有三个环,专业救治肯定是核心,但病人如果不到医院,或者时间晚了,耽误了很长时间,就是很大的问题。”霍勇说。

“现在全国占据疾病死亡原因第一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第二位是肿瘤,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表示,由霍勇教授主导的这个项目,把急救中心和有资质的医院整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STEMI急性心梗救治的成功率。接下来还有几个需要关注的点,包括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网络和布局,院前、院内能力的提升以及打通院前和院内急诊的绿色通道,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等。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建立一种新兴的服务和救治体系,是一种医疗行业的创新模式,医生培训和公众的普及知识是关键。

“无缝衔接”重在急诊

专家指出,医疗急救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结果。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的候任主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认为,关键在于院前和医院的“无缝衔接”。换句话说,急诊与医院、基层医院与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需要更便捷的信息沟通、患者转运绿色通道。

争分夺秒历来是120急救中心的座右铭,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刘红梅表示,120力争做好急性心梗救治的“排头兵”,努力缩短指挥时间,10秒钟接听120电话,2分钟派出急救车辆,增强医院与急救中心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院前心电图传输及早期预警,逐步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为更多的患者争取时间,把时间留给更多的院内救治。

除了急救中心与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也需要更便捷的沟通。

据葛均波介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2期计划是建立行政支持下的STEMI区域救治网络,在第一阶段的53家三级医院为核心的基础上,医院规模预计扩大至200家左右。拟在200家有急诊介入治疗资质的医院及周边数百家下级医院中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转运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例数,并合理开展基层医院溶栓、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结合的联合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全面优化三级医院的院内救治流程、医院之间的转运、医院与急救系统之间的协作。

据了解,2014年,中华医学会和生命时报社联合打造了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利用视频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手段传递心梗救治的核心理念:胸痛胸闷速打120,抓紧黄金120分钟。

对此,葛均波表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政府财政支出增加,院前急救体系规划、急救车基础设备、人员队伍及信息化等方面全面建设,构建起政府、社会、院前急救、医院四位一体的区域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网络就能实现。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