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曝光台 > 延迟退休方案两套思路取舍,延长线该怎么划

延迟退休方案两套思路取舍,延长线该怎么划

来源:禅身心    阅读: 9.8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3月1日起,处级女干部正式延迟退休至60岁,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据了解,目前学界存在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和延迟退休年龄两种“延退”方案,而官方思路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年龄,此外,被学者青睐的“弹性机制”或也会在最终方案中有所体现。

延迟退休方案两套思路取舍,延长线该怎么划

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发文要求,3月1日起,处级女干部 “一次性”延迟退休年龄至60岁,并引入“弹性机制”,相关人员可在原退休年龄(55岁)自愿退休、或继续延长工作年限。公众对于延迟退休的方案是否就此启动的推测也再次引发关注。

据记者了解,目前官方的“延退”方案仍在制定过程中。与上述女性处级干部一次性延迟5年退休不同,整体“延退”方案将采取“渐进式”延迟。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两会“期间曾方案思路,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他举例,“比如我是55岁退休,5年以后实施也就是55岁零两个月退休,明年的人可能就是55岁零6个月退休,是渐进式的”。

延迟退休两套方案

虽然官方的延迟退休政策仍在反复研讨和斟酌,但近些年来,已经有不少机构和学者纷纷提出方案和建议。其中,延迟退休的模式、退休目标年龄、预告时间长短、是否包含弹性机制等是关键的参数,不同方案各有取舍。

针对“延退”的模式,学术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案,即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以及延迟退休年龄。前者指的是将养老金领取年龄延后,但政府不规定退休年龄,由劳动者自主决定何时不再工作;后者则要求劳动者持续工作到新的退休年龄,届时再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差别在于,个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退休年龄和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是否应该分开。据记者了解,目前官方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介绍,延长退休年龄一般有两种策略:一是弹性(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二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可选项’,秉承自愿的原则,后者则不然”。

上述两种模式对于养老基金的收支影响也不尽相同。与现行制度相比,延迟领取养老金等于缩短了领取的年龄,可使养老金支出有所减少。这种模式给予个人选择权,在达到领取年龄前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如果工作,也可以根据各人情况选择工作年限。选择一直工作到领取年龄的,情况就和延迟退休年龄相同,不但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变短,形同为养老基金“减负”,又可增加缴费,提升基金的筹资规模。

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主要代表方案之一,则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12月,作为受国务院委托、针对养老保险顶层设计进行平行独立研究的七家机构之一,中国社科院对外发布研究结论指出:“要维持退休制度的持续性,就得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并作出了包含“并轨前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等三项特色的建议方案。

具体而言,方案意图通过将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三年延迟一岁、男性职工每六年延迟一岁、城镇居民每三年延迟一岁等方案,到2045年全面消除男女性的退休年龄差异,并完成使居民、职工退休年龄均统一为65岁的目标。至于愿意提前五年退休、或愿意在高于法定年龄后才退休的人,则可分别适用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提前者调降基数、延后者调增基数的养老金弹性机制,以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并减缓城镇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的速度。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是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改革模式的主要支持者。早在2013年,由杨燕绥主要参与研究的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便公开建议——用15年时间,分别将中国男女职工的养老金领取年龄延长5岁、15岁,最终统一为65岁。在杨燕绥看来,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方案给了劳动者选择权,比统一划线更为人性化,还能起到鼓励人们尽可能延长工作年龄的效果。

这份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尽快启动改革。从具体步骤来看,改革的第一步从女性开始,自2015年起,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从2020年开始,男性开始加入计划中,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其中,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最终,到2030年实现男女职工和城乡居民统一65岁领取养老金。这套方案被称为“延5用10”,详细时间表一度在网络广为传播。

不过,杨燕绥指出,官方语境中或者其他机构提及的延迟退休年龄,实际上就是指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但她对记者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和退休年龄不应混为一谈,因为刚性地规定退休年龄没有意义,“如果劳动者有困难,达不到退休年龄也不能强制继续工作;如果劳动者有能力,达到退休年龄依然可以再进入劳动力市场”。她认为,应允许人们在领取养老金之前就不再工作,依靠商业保险或其他安排生活,直至可以领取养老金;也应允许自主工作到养老金领取年龄之后,未来多缴多得。

杨燕绥还建议设立“早减延增”的退休金领取机制,即国家规定领取年龄,可以选择在一定标准内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但所得待遇相应下降;如果主动延迟退休,只要企业愿意继续雇用,就可以给予激励。

据此,2014年12月,杨燕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退休政策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建议方案,即2016年开始,仍然允许5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但只能领取75%,如果51岁开始领,则能领到76%,依此类推,以鼓励工作者增加工作年限。她建议,可以先给五年的适应准备期,到了2020年再强制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就具体实施效果而言,上述两种思路各有利弊,虽然民间屡有试探,但决策者尚未明确表态。

不过,杨燕绥在前述会议上曾表示,“我们用了半年时间终于说服了领导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现在的方案基本倾向于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方案。”

但延迟退休年龄仍被看做“延退”方案的主流思路。接近人社部的人士透露的信息显示,目前官方思路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年龄;从已披露的有关信息看,也并未提及“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这一概念。

郑秉文就认为,退休年龄和领退休金的年龄应该是一致的,退休后没有养老金收入,明显“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则对记者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记者招待会说的方案跟我们的差不多”。

据张车伟介绍,社科院方案的特点是“给出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方案2017年左右出来,过几年再正式实施”,而且采取渐进式的办法,每年延迟几个月,由于现行男女退休年龄不同,因此“女性退休进度走快一点、男性走慢一点”。

针对男女退休年龄是否应当一致,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何平向记者透露,此前人社部设想先将女性工人、干部的退休年龄同步,因为现在的身份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然后再把男女退休年龄的界限取消,“因为女性寿命比男性长,没有道理比男的早退休”,但他强调,上述思路还是“设想当中的事,情况很复杂”。

张车伟还表示,目前养老基金运行平稳,但过一段时间或将出现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虽然从现在的静态观点,很难预测准确,但是“按照我们的办法,养老金的收支状况会大大改善”。

延长线怎么划

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的两大方案虽然模式不同,但是改革的目标年龄是一致的,都为“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统一延迟至65岁”,由于渐进程度不同,最终完成的时间相差了15年,分别为2030年、2045年完成。

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延长了5岁、15岁,时间并不短。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赵耀辉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年限或将继续增长,其他国家也是这样,比如美国原本是65岁,现在延迟到67岁,日本也是65岁,延迟的目标是70岁,退休年龄会越来越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2013年在《中国改革》杂志撰文指出,延迟退休不是无限制的,必须在健康期望寿命之内。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推荐用健康期望寿命来反映居民健康综合情况。在2010年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数据中,中国人期望寿命为73.47岁,而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6岁。

胡继晔测算后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因为期望寿命的增加,未来每增寿1岁,就不得不相应延迟退休8个半月,否则养老保险体系难以为继;如果职工自愿延迟退休,每推迟一年,至少应当增加其养老保险待遇5%-9%,以鼓励更多人自愿延迟退休,但不鼓励超过66岁健康期望寿命的自愿延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封进则认为,从实现养老资金收支平衡的角度测算可得知,如果把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分别延长5岁,同时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保守估计到2030年,便可以实现个人养老金收支平衡,不需要动用财政补贴。

与已公开的官方“延退”思路相比,上述两大方案并未设置所谓的“预告时间”。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院负责人、经济学教授肖文则认为,给予公众准备期十分重要,因为对那些接近退休年龄的人而言,改变规则很可能不公平。

“你不能对一个55岁、以为就要退休的人说,你现在得65岁退休;但你可以告诉现在40岁的人,他得62岁退休(他原以为60岁退休);告诉25岁左右的人(2050年退休的人)可能得65岁退休,他们就有很长时间去准备。”肖文这样对记者解释。

他认为,依据中国的情况,到2025年左右延长退休年龄,仍处于可管理范围;但若到那时仍毫无改变,则情况就会很不利。因此他建议“相对较快地,比如在明年,就宣布要提高退休年龄了,但真正提高的话等到2030年”。

是否引入弹性机制,也是“延退”方案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在民间建言中,“弹性机制”被很多学者青睐。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和对退休人员的影响,前述的中国社科院方案也加入了“弹性机制”。例如,在统一女性退休年龄时,可以规定在一定的时期内,女干部和女工人可保留选择按照旧制度退休的权利;同时,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退休者可提前5年退休,也可以在高于法定退休年龄时退休,养老金水平则相应调整。

记者发现,在官方语境中,对于延迟退休的表述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弹性延迟”改变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渐进式延迟”。

对此,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弹性延迟”与“渐进式延迟”并不矛盾。“弹性”是指改革或调整后,不是“一刀切”的政策,会考虑到公众不同的情况,在政策上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渐进”则意味着延迟退休是缓慢的过程。“讲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并不排除“弹性机制”会在最终方案中有所体现。

在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有关延迟退休的思路中,也引入了所谓的“弹性机制”。他将其称为某种形式的“双轨制”,比如给今年已经到50岁的和45岁以上的女性一个选择机会:延迟退休,或是按现有规定年龄退休,如果愿意延迟退休,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减税。

魏尚进解释,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说,肯定存在一个减税的幅度,使得这样的政策组合能省下的养老金支出(或带来的额外产出),大于政府从这些人身上放弃的那部分税收。对于年轻人,则可采用渐进式地推进,“比如接下来每年往后推半年,连续做六年或八年”。

在官方制定延迟退休方案时,究竟有哪些因素将影响改革决策?

对此,金维刚告诉记者,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基金收支的状况、公众的接受能力、新老政策之间的过渡、不同的群体所受的影响等很多因素,都会被充分考虑。

对于最终方案的具体内容,汪德华认为,以下四点较为重要,一是“延退”的目标值,其中,目前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差距较大,调整方式值得关注;二是渐进的程度;三是弹性选择的范围;四是养老金的发放公式也可能做相应的变化。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