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今日头条 > 大学生谈手机依赖症:手机一没电就感觉心神不宁

大学生谈手机依赖症:手机一没电就感觉心神不宁

来源:禅身心    阅读: 290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手机依赖:被沟通工具“绑架”的生活

大学生谈手机依赖症:手机一没电就感觉心神不宁

伴随着手机用户的逐渐增多以及手机功能的日渐丰富,原本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大众对于手机的依赖日渐增多,“处处低头族”也成为人们对于手机依赖的真实写照。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拉开一些现代人与手机间过分亲密的距离?

离开手机就焦虑

一部“小米”手机,外加一部功能相对单一的普通手机。“小米”主要用于打发一些或零碎或集中的时间,游戏、电子书、聊天、查询公交、查询打折信息……每天一般都要几乎耗尽两块电池的电量;而另外一部手机,则主要用于沟通交流。睡前,等公交或者在公交车上,手机都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现在正读大四的华晶春(化名)这样描述了手机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

在一项关于大学生睡前依赖手机情况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3%的大学生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56%的同学玩手机时间超过半个小时,仅有12%的同学表示睡前从不玩手机。透过这样的数据,手机依赖的影子隐隐可见。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种情况并非仅仅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间,在一些白领、社会青年等群体中同样存在。

在华晶春的个人体验中,他曾经做过一次主动的“戒手机”实验,同时也遭遇过手机没电的被动体验。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他和手机的距离似乎并没有远多少。

“一次在外出差,手机没电了,当时就感觉心神不宁,总觉得很焦虑,总是会担心有什么未接电话,或者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华晶春坦然地说道,“在后来自己主动‘戒手机’的过程中,也就坚持了7个小时,连一天都没坚持下来。”

过度依赖束缚了正常交往

从“拇指经济”开始,人们对于手机的讨论似乎就没停止过,而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日渐丰富的手机功能相伴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手机的过分依赖。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83.4%,市场占有率达51.3%。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变的凸显出来,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量。而对于手机的过分依赖所导致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我也想尽量摆脱一下手机对于我个人的束缚,现在也是有意的减少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受访者李晓林告诉记者,曾经自己也都会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之处,甚至睡觉都会放在枕头下面,24小时开机,生怕漏接一个电话,漏看一条短信。“现在虽说睡觉还是不关机,但是手机一般会离得比较远,并且是静音状态,在平时也会尽量减少和手机接触的可能性。”

现实中,公众对于手机的依赖不可否认有着众多的情景因素,但在一些需要面对面沟通的场合中,对于手机的依赖则有些不合时宜。

“前天看到一则社会新闻,一位老人因为家宴上的孩子们都低头玩手机愤而离席的事情,我还是很有体会的,并且也在网上发了帖子,大家还是应该对于这种情况进行反思。之后我们就讨论手机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所带来的利弊。”李晓林说道,“如果在需要沟通的时候,还是沉迷于手机,显然是手机依赖束缚住了个人的正常交往。”

让手机回归其工具本质

为什么会产生手机依赖症?“因为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接触变得似乎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比如公交车上,相互之间的沟通很少,而手机作为一种媒介可以间接性的缓解在类似环境中的压力和孤独感。”总结自己的经验,华晶春说道,“减少手机依赖症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起来。”

该如何判断是否为手机依赖?“对于手机的运用是否可以看作是依赖,区别在于是把手机当成一种工具,还是出于主观上不能离开手机。”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邵咏梅告诉记者,“而如果可以认为是过分地依赖手机,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就是比较相对沉迷于自己的那个小圈子,缺少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流沟通,这肯定不好。虽然说我们的生活逐渐离不开手机了,但是很多事情,手机不能代替。”李晓林对此也深有同感。

邵咏梅分析说,不管是网络沟通,还是手机沟通,毕竟非常有限,因为这些方式都屏蔽了表情的信息,语言中语调的信息等等。“我并不认为通过手机或者网络方式能够真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希望存有对于手机过分依赖的人群真正从‘幕后’走出来,控制单纯的网络或者手机的交流方式,并能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出来,有意识地作出改变。”(刘江波)

相关阅读:

“手机依赖症”吞噬身心健康睡前拖延易致抑郁

八成年轻人已被手机“控”将严重影响正常社交

调查显示:23%的中国人宁愿“要手机不要性爱”

六成网民不玩手机难入眠3类人易患手机依赖症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